认证促发展、促转型升级

2016-03-28 11:20:00  来源:   浏览总数:1871

                  认证促发展、促转型升级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成都分中心  李英本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逐步建立了强制性与自愿性相结合的认证制度,各类认证制度为推动标准法规的实施、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基础保障作用,产生了日益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下面分别从强制性产品认证、自愿性认证、国际认证和应对气候变化服务四个方面阐述认证对促进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作用。

强制性产品认证

  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是国际通行的,由公正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实施的,评价产品是否符合国家强制标准、技术法规要求的市场准入性质的合格评定制度。国家认监委按照WTO规则,以保护人体健康或安全、保护动植物生命或健康、保护环境、保护国家安全为宗旨,按照“四个统一”,即“统一认证产品目录,统一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统一认证标志,统一收费标准”的原则,建立我国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从2002年5月1日起,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正式实施。

  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实施近十年来,不断发展完善,强制性认证涉及的产品发展到20大类150种产品,包括电工、电信、农机、机动车、建材、消防、玩具等10个行业,覆盖大部分与人身安全直接相关的日常消费品。截至2013年9月底,我国颁发现行有效的CCC认证证书356740张、获证企业50528家。

强制性产品认证作为合格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与计量、标准化工作相互衔接,是构建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支柱。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实施十余年来,在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和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实施以来,目录内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逐步提高。国家监督抽查的结果显示,2008年至2010年,73种共6226批次获证产品的合格率由84.2%稳步上升到90.8%,获证产品的合格率比未获证产品平均高出26%。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作为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保障的作用日益显现。

(2)促进相关产业的优化升级。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实施,客观上提高了关系国计民生重要产品的生产门槛,一批生产技术落后、产品安全没有保障的企业被淘汰,行业的技术工艺和质量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在电机行业,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电机企业处于一个标准、一张图纸的粗犷式生产方式,CCC认证制度的实施促使一些不具备稳定生产合格产品能力的企业无法通过认证,被迫停产或转产,从而促进了行业的优胜劣汰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3)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将政府从具体的技术评价工作中解放出来,使政府更加专注于制度建设、协调服务和监督管理,同时降低了行政管理风险。以消防产品为例,公安部取消了消防产品审核发证、备案等5项行政审批项目,在新修订的《消防法》中明确将强制性产品认证作为消防产品市场准入与监督管理的手段。以强制性产品认证为核心的认证认可改革,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成功的实践,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4)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在促进我国产品出口,便利贸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制度的国际通用性,以及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主要引用强制性国家标准,这些国家标准大部分等同或等效采用了国际标准,使企业在获得认证的同时,产品便符合了国际标准,有利于走向国际市场。例如,中国与新西兰政府签订电子电器产品的合作协议,获得CCC认证的国内企业产品可以凭证书加施新西兰标志直接销往新西兰。

自愿性认证

  在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之外,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我国建立了36项自愿性认证制度,国家认监委会同有关部委或行业主管部门建立和实施了食品农产品认证、节能环保认证、信息安全认证等各领域自愿性认证制度,广泛开展了各种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认证和服务认证,认证种类、认证证书和获证组织数量均居世界前列。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环保认证是由认证机构开展的自愿性产品认证业务,以加施“节”标志或环境标志的方式表明产品符合相关认证要求。开展节能环保认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节能标志和环境标志向消费者传递信息,告诉消费者哪些产品是节约能源和水资源的,哪些产品有益于环境,并引导消费者购买、使用这类产品;二是通过消费者的选择和市场竞争,引导企业自觉调整产品结构,设计和生产节能节水和对环境有益的产品,鼓励节能环保产品的推广和技术水平的进步。

我们国家已实施多年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制度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制度,有效的发挥了政府采购的政策导向作用。2012年,我国政府采购节能环保产品规模逾2000亿元,其中,节能产品采购规模为1280.7亿元,占同类产品的84.6%;环境标志产品采购规模为939.6亿元,占同类产品的68.3%。

有机产品认证

  有机产品是指按照《有机产品》国家标准(GB/T19630-2011)生产、加工、销售的供人类消费、动物食用的产品。有机产品认证过程包括认证的申请、受理、现场检查、产品抽样检测、合格评定以及证后监督。为了严格控制有机产品的质量,认证证书有效期仅为12个月。

  生产有机产品的载体是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指遵照特定的农业生产原则,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的有机农业生产面积已经达到200万公顷,位居世界第三。至2012年底,中国有效有机产品认证证书为7387张,有机产品国内贸易额约800亿元,年出口额约4亿美元。

  有机产品认证的实施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安全、健康的食品,还为有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了动力。有机农业是人们对常规农业发展进行反思和探索后提出的农业发展新思路,是农业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结合的典范。以有机农业为手段控制农业发展带来的面源污染是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探索,她的显著优势在于有机食品的消费市场具有蓬勃的发展前景,从而能够推动有机农业持续发展。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

  能源管理体系是运用现代管理思想,借鉴成熟管理模式,将过程分析方法、系统工程原理和PDCA(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循环管理理念引入企业能源管理,建立覆盖能源利用全过程的管理体系,构建自我发现问题、持续不断改进的节能管理机制。企业通过建立实施能源管理体系,可促进节能工作机制不断完善,能源管理水平、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

  2009年11月开始,国家认监委根据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结合国家产业发展规划,在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化工、建材、造纸、轻工、纺织、机械制造等10个重点行业,开展为期两年的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已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生产企业节能效果逐步显现。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建立能源管理体系,2009年因此节能增效2.5亿元;2009年导入能源管理体系国家标准后节能效果继续显现,2010年吨钢综合能耗同比减少1.24%,节能11.6万吨标煤,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9万吨,节约资金5820万元。四川天华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年产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生产能力,每年能源消耗量约45万吨标煤,是四川省重点耗能单位之一。实施能源管理体系后,公司用全新的理念引导员工节约资源,用全新的系统管理方法推进精益化生产,合成氨和尿素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一年内分别降低2.83%和7.34%。

国际认证

  我国已与25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85份双边合作互认协议,建立了多个双边定期磋商机制;加入国际认可论坛(IAF)、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国际人员认证协会(IPC)等19个认证认可国际组织并担任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常任理事国,成为IECEE、IECQ、IECEx等12个检测、认可、认证多边互认体系的成员方。通过建立和实施认证认可国际合作和互认制度,国际认证认可工作已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促进对外贸易搭建了“互信之桥”,国际认证认可在提高中国产品及企业国际竞争力、促进贸易便利化、打破国外贸易壁垒等方面作用日益显现。

GLOBALGAP认证

  GAP(Good Agriculture Practice)即良好农业规范,通过应用现代农业知识,科学规范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在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促进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通过GAP认证,能够提升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水平,生产出优质、安全的农畜产品,有利于增强消费者信心。GAP认证已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

2009年国家认监委与全球良好农业规范(GLOBALGAP)签署《关于良好农业规范认证体系基准比较的谅解备忘录》,标志着我国GAP证书将获得GLOBALGAP的认可,获证企业信息将通过GLOBALGAP网站向全球主要零售商发布,得以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并提升竞争力。

GAP认证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经济效益。如鲁花公司为中国最早获得良好农业规范认证企业,草莓出口定单从2005年的800多t增长到2007年的4000多t,对外出口价格比同类公司高80-100$/t,仅草莓加工量的提高,就直接为社会创造1700多个工作岗位,并带动2000多个农户提高经济效益,为农民带来2500多万元经济收入。力智公司通过GAP认证后,生产成绩显著提高,其中年出栏、产活仔数分别增加了约2%和3%,平均窝产总仔数、活仔数分别增加0.53和0.42头,综合成活率增加0.39%。江西新余蜜橘借助GLOBALGAP认证的桥梁作用,实现了对外贸易的突破:2012年新余蜜橘出口1.5万吨,占总产量20%左右,出口量同比增长160%,其中通过GAP认证的果园占出口量的80%以上。

CB认证

  IECEE-CB体系是IECEE关于电工产品测试证书的互认体系,其主要目标是通过推动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的统一协调以及产品认证机构的合作,使制造商更接近于理想的“一次测试,多处适用”的目标,从而促进国际贸易。IECEE-CB体系内50多个成员国的70多家国家认证机构(NCB)共同达成多边协议,使申请人可以凭借某一个NCB颁发的CB测试证书和测试报告获得CB体系的其它成员国的国家认证或者市场准入。

  中国于1990年加入该体系,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是中国唯一NCB,可直接颁发14大类300余标准的CB测试证书。我国企业能够通过CB测试证书及测试报告,利用CB体系将其出口产品方便快捷的进入国际市场。

以飞龙集团为例,飞龙家电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制造、销售、自营进出口于一体的家电集团企业,属宁波地区家电行业骨干。2006年,飞龙集团开始申请CB认证,并随着企业产品不断发展,只需通过系列型号涵盖、报告技术性变更和非技术性变更等方式,便可方便快捷的将改进后的产品和新型号补充进CB证书中,降低了认证成本;同时企业在出口产品的研发阶段就开展CB认证,在产品完成时只需申请出口国的CB转证书,将一般的国际认证周期从60天左右缩短到20天左右,节省检测费用30%以上。截至2013年,飞龙集团共获得31张CB证书,产品涵盖冰箱、冷柜、洗衣机等3大类178个型号。通过CB认证和相关的转证书活动,飞龙集团的国际竞争力得到了有力提升,顺利开拓了海外市场,企业产品每年以20%的出口量递增,远销到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CB认证还促使企业的产品质量得到不断提高,在国内外客户中享有较高的信誉。

RoHS认证

  欧盟RoHS指令规定“从2006年7月1日起,在新投放欧盟市场的电子电气设备产品中,限制使用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六种有害物质”。该指令和关于废旧电子电气设备的指令(WEEE指令)一起,被称为欧盟环保“双指令”。据2005年的数据统计,欧盟环保双指令涉及我国出口企业2000多家,产品20多万种,所涉及出口金额占我国出口欧盟机电产品总值的71%,高达近317亿美元。2012年,我国机电产品欧盟出口额已经达到近2000亿美元。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率先在国内开展了RoHS认证相关工作并于2005年4月颁发了全球第一张RoHS认证证书。至2013年,CQC累计发出证书11000多张,累计认证企业约2000家,包括海尔、海信、HTC、联想、方正、美的、苏泊尔电器、ABB、三星、施耐德电气等知名品牌或企业,提高了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效跨越国外技术贸易壁垒。至2013年,CQC组织相关的有毒害物质限量控制技术服务及认证宣传活动达到50多场次,有力推动了企业解决有毒有害物质替代后的关键技术问题,服务于企业选购经RoHS认证的零部件和材料产品、打造绿色供应链。

  据统计,在2006—2007年间,运用到有毒有害物质认证评价技术的产品达600万件以上,产值超过11亿元。如: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运用无铅焊接评估和认证方法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企业新增产值达5.9亿元。在2006年8月至2007年7月间,有毒有害物质认证推动企业顺利出口达2.1亿元人民币。

应对气候变化

CDM项目、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审定与核查

  《京都议定书》下的清洁发展机制(CDM)允许发展中国家开发CDM项目,出售经核证的减排量(CERs)以帮助发达国家履行其所承担的约束性温室气体减排义务。截至2014年4月,我国注册成功CDM项目3788个,预期年减排量6亿吨,获联合国签发核证减排量3亿吨,均居世界第一。

  与CDM类似,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机制(CCER)允许将产生的CCER碳信用额用于抵消碳交易试点市场的碳排放。截止2014年3月12日,已公示的CCER项目共计85个,其中四川省11个,占据首位。据分析,目前各碳交易试点CCER年总需求量将近9000万吨;参考目前各试点碳配额价格40-80元/吨,CCER市场每年将达到数十亿元以上。

  在2007至2011年的五年之间,CDM项目开发为全球气候融资累计贡献超过95亿美元;按一级市场的成交价格核算并扣除交易费用,我国的项目业主从中取得了接近55亿美元的收入。

截至2013年6月,CQC已成功完成280多个CDM项目的审定与核查。目前已为国内70余个CCER项目提供审定服务,有力推进了项目进度。

ISO 14064核查

  ISO 14064核查也称为温室气体核查,是指根据约定的核查准则对企业发布的温室气体声明进行系统的、独立的评价,并形成核查陈述的过程。

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称,如果“碳关税”全面实施,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制造可能将面临平均26%的关税,出口量因此可能下滑21%,对此中国企业必须提前做好准备。推行ISO 14064核查,可使企业全面了解自身温室气体排放状况,发现节能减排的机会,为制定企业低碳战略、加入碳交易、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奠定基础;通过向利益相关方公开报告,展示组织的低碳绩效,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树立企业品牌;满足客户对低碳产品/服务的要求,提升市场竞争力。

  2010年的数据显示,中国市值最大的100家企业发布了71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其中73%设置了与气候变化相关的专门章节,高达70%的企业披露了以能源消耗量、温室气体减排量等为主的量化信息。海尔集团在绿色家电方面起到了表率作用,首先执行ISO 14064体系并获得“低碳体系国际标准ISO14064定点实践企业”称号。2011年8月,在“家电零时代”战略研讨会上,海尔展示了六大类对绿色节能技术进行了引领性的创新和应用的“零时代”产品,并不断以全球最节能的家电产品推动着产业绿色结构升级转型。





















四川省认证认可协会